|
瑜亮之爭所映射出的
作者:蔣璟珩 2022/5/1 被瀏覽 397 次 評論
0 條 |
若論三國中神機妙算、足智多謀者,諸葛亮與周瑜當仁不讓,名副其實。諸葛亮一生中鞠躬盡瘁,傾注畢生心血于蜀國大業,長坂坡之戰、敗走華容道、七擒孟獲,他創造了數不盡的奇跡;周瑜也盡心盡力輔佐孫吳,赤壁巧用苦肉計,乘東風破曹賊一戰更是讓他一舉成名,名利雙收。
而瑜亮之間更為家喻戶曉的,自然是兩人之間的爭斗。熟悉《三國演義》的人都清楚,瑜亮之爭最終以周瑜一聲悲慨“既生瑜,何生亮!”吐血而亡告終。但是否周瑜的智謀稍遜諸葛亮半籌?我認為不然。
千百年來,無論是為政或是為人,“自傲”兩字乃首忌。周瑜一生聰明絕頂,卻偏偏栽在了“自傲”二字。自恃穎悟絕倫的他一次次向諸葛亮發出挑戰,而接踵而來的挫折與失敗又深深地打擊了他高傲的自尊。終于,自傲害得他死不瞑目。
歷史上,因為自傲而國破家亡的例子屢見不鮮。春秋末期著名的吳越爭霸,吳王夫差在大敗越王勾踐之后驕傲自滿,疏于朝政而縱酒享樂,終于敗在了勾踐十年臥薪嘗膽之下,從此吳國一蹶不振。
明末戰亂時期,“闖王”李自成一軍橫空出世,勢如破竹,百戰百勝,無往不利,名聲一度遠超皇太極。然而在攻破明都之后,農民出生的他卻極度膨脹,迷失在金銀財寶和美色之中,荒淫無道,軍心渙散,民怨載道,被皇太極率軍一舉拿下,轟轟烈烈的大順王朝僅在幾年間徹底土崩瓦解。
清朝中后期,康乾盛世所贏得的輝煌戰績沖昏了朝廷君臣的頭,開始以天朝大國自居,視外國為蠻夷,閉關鎖國,卻絲毫未察覺工業革命后歐美國家的雄雄野心。終于,隨著1942年鴉片戰爭的第一聲槍響,清兵面對英軍的現代化武器毫無還手之力,屈辱的中國近代史在彌漫硝煙的戰場上開始了。
“自傲”的弊病不僅潛伏在政治上,也悄無聲息地隱藏在我們身邊。就說我最近一次的經歷,上一次月考全校第一的美譽讓我有些飄飄然,心浮氣躁起來,期中考試名次一跌再跌,低級錯誤堆積如山,一下子把我從云端打到深谷。
今天重溫《三國演義》時,無意間翻看到瑜亮之爭的情節,我深有感觸。瑜亮之爭所映射出的,不僅僅是才智謀略上的對決,更是心態性格上的考驗。虛心恬淡的諸葛亮是我們生活中、學習中應該效仿的榜樣,不論自己肚中有多少墨水,都要做到“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”,這樣才能“更上一層樓”;而當我們取得一些小小的成功時,切記不能做第二個“周瑜”,而是要放平自己的心態,謙虛待人,這樣才能登峰造極,取得更大的成就。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