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知道,朱元璋是一個白手起家的皇帝, 在他南征北戰的過程之中,他的旗下漸漸聚攏了一批十分強悍的武將, 從而最終建立了強大的明王朝。 而在朱元璋麾下的武將之中,有一位8歲孤兒叫做沐英。 沐英父親很早就過世了,全靠母親將他辛苦撫養到8歲。 這個時候,他的家鄉爆發了紅巾軍起義, 母親就帶著他準備逃往濠州城的親戚家之中避難。 可惜的是,他的母親因為身體不好, 在路上就因為疾病去世了。 于是,8歲的沐英獨自走入了濠州城中。 在濠州城他遇到了一生的貴人, 那就是朱元璋了。 朱元璋覺得沐英和自己當初的家境差不多,便動了惻隱之心, 將沐英收為養子。 從此十幾年期間,沐英的少年時期都是在兵荒馬亂之中度過的, 但是朱元璋卻從來沒有放松過對他的教育。 而在朱元璋最終建立了明王朝之后,此時的沐英已經功成名就, 有了很高的威望。 但是與此同時,大明的邊疆地區還不穩定, 并且時常爆發叛亂。 這個時候,沐英自告奮勇跟隨朱元璋參加了平定云南的戰役, 最終朱元璋班師回朝,而沐英卻沒有選擇回去。 原來在云南被平定之后,沐英為了報答朱元璋的恩情, 選擇留在了當時還很荒涼的云南地區,大力發展當地的經濟, 讓當地百姓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。 可惜的是,由于馬皇后和太子朱標相繼去世, 沐英得知之后遭到了巨大的打擊, 最終病逝云南,年僅48歲。 而在沐英去世之后,他的子孫后代世代鎮守云南, 直到276年之后明朝滅亡。 以上是養子報恩的歷史典古。 而今天我要講述一個關于養子的故事。 這次的業務地點位于諸暨市次塢村一個偏遠的村莊。 1987年8月,我在那里處理了一樁單子, 圓了一位老母親的心愿。 事情是這樣的。 當年7月的一天,杭州古蕩的某處工地上, 五名建筑工人正移動著打樁機, 趕往下一處施工點。 按照規范要求,打樁機移位必須保證道路平坦堅實, 暢通無阻。 因當時天色已晚,幾名工人只想著快些完工好下班, 而疏忽了對周圍環境的觀察, 導致在打樁機過一上坡時碰觸了高壓線, 造成三死兩傷的重大觸電事故。 事件在當時鬧得比較響, 有心的朋友也可去打聽一下。 三名死者中,年齡最小的是一位23歲的未婚男子, 而今天的委托人便是這位未婚男子的親舅舅。 男子說自己姓吳,今天為他大姐而來, 觸電身亡的真是他的外甥。 他說因姐姐不能生育, 出嫁多年也沒有孩子。 所以,這個外甥并非姐姐親生, 而是撿來的。 撿到孩子的那一年,姐姐差不多50歲了。 他說外甥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世, 因而非常懂事、孝順, 小小年紀就懂得了生活的不易。 因為家庭困難, 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, 他就忍饑挨餓著, 不吵不鬧,從不給父母添堵, 小小年紀就能體恤大人們的無奈與辛勞。 孩子這般懂事, 做父母的是看在眼里,痛在心里。 姐姐常常暗自垂淚, 心里總覺得虧欠了這個苦命的孩子, 不能給他更好的生活。 轉眼之間,外甥漸漸長大, 而姐姐姐夫也相繼老了。 他說外甥長大后也一樣懂事, 勤儉節約,從不亂花錢, 四處打工, 把賺回來的錢如數交由姐姐保管。 即使在外面吃了虧或受了欺侮, 也總是悶在心里,從不回家來說, 免得年邁的父母又替他操心。 這次出事的工地他已經干了好多年, 老板也是自己村里的。 為什么好人總是不長命? 這么好的一個孩子,老天還讓他遭受如此厄運。 他說當姐姐得知消息的那一刻,崩潰了, 幾次哭暈過去。 說本以為老天待她不薄, 讓她撿了個這么優秀的兒子回來, 沒想到到頭來還是一場空, 終究是讓白發人送黑發人。 說到這里,男子情緒有點激動。 看得出來他們姐弟之間的情深, 也打從心底對于這個外甥的不舍。 我說了些安慰的話,能做的只有這些。 片刻后,他平復了下來。 他說出事的當天晚上,外甥的尸體就運回了村里。 尸體全身發黑,慘不忍睹。 因姐姐家住的是臺門屋, 鄰居們怕不吉利,所以不讓進, 就在臺門外搭了個棚臨時安置。 工地老板也很擔責,慷慨地賠償了錢。 之后,辦喪事安葬了外甥。 他說一段時間后,姐姐在晚上就夢到外甥了。 夢中外甥告訴姐姐,說他很想再見見倆老, 可是一直找不著回家的路。 男子這么一說,我首先想到的是49天的特殊期限, 因為一旦過了期限,亡魂可能已經自行離開或處在往生途中, 再要喊回來就十分困難了。 于是,我立即問他外甥是上月幾號出的事故? 他說7月21日黃昏的時候。 我一算時間還沒到49天, 于是,就準備了下與他一同前往他姐姐的家中。 因為遠,到達男子姐姐家中時, 差不多傍晚時候了,但8月的夜晚來得遲。 路上男子問我到家喊魂時需要他做些什么? 我告訴他需要準備好一張床,我今晚要住下, 而明天一早他要陪我前往杭州工地一趟, 因為很大可能性他外甥的靈魂還留在那里。 一進門我就看到掛著堂屋中那張黑白遺像, 盡管相片有些模糊, 但遺像中那張稚氣未脫的臉還是讓人過目不忘。 兩老都在家中, 我和他們招呼后坐下來拉家常。 與其說我們是在聊天, 倒不如說我是在傾聽, 傾聽一個老母親叨叨著兒子的一生, 開心處歡笑, 動情處落淚。 不難發現,老母親對于養兒的離去是多么傷心和不舍。 “你給我生命,我奉養你終身”, 如今陰陽兩隔,一切化為虛有。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! 我們通常所說百善孝為先, 五千多年的中華文化,孝道始終貫穿其中。 所以,無論你多忙,也請;丶铱纯, 無論你多累,也記得打個電話給你的父母。 因為,無論你富可敵國或窮困潦倒, 在父母親的眼中,你始終只是他們的孩子, 家,永遠是你最溫暖的港灣。 之后,在男子的陪同下, 我樓上樓下查看了下,并無異樣。 晚飯簡單地吃了點。 晚上10點左右,等兩老回房就寢后, 我在樓下上了香,畫了符, 嘗試著請魂, 但幾次都沒有成功, 更加驗證了我當初的判斷, 他外甥的靈魂沒能回家, 仍舊留在工地中。 我清理了現場, 之后告訴男子只能去杭州一趟了。 這時,他讓我去樓上他外甥的房間睡。 我連連擺手, 說我認床睡,隨便在樓下哪里縮一晚就行了。 其實不為別的,就因為我這人潔癖還特重。 不要說別人睡過的床不要睡, 就連別人坐過的凳子我都要用手撣撣再坐下去, 當然那凳子并不臟,完全是出于下意識。 我也不喜歡吃東西的時候一旁有人看著, 那樣我再餓都情愿不吃。 無論春夏秋冬我都必須每天洗澡,不然渾身難受。 但你可別想歪了哦! 哥可身強力壯的很,身體倍兒棒。 特別是大冬天,天天洗澡惹得小腿肚皮紛紛抗爭, 裂得跟老樹皮似的,又痛又癢, 倔強的是我還不肯用什么“護皮霜”。 沒辦法,哥就這德性! 見我堅持,男子也沒再說什么。 于是,那晚上我就在樓下的那張老得掉牙的竹躺椅中睡了一宿, 幸好天氣熱,不然準感冒。 而男子我沒注意到,估計是睡在了他外甥的床上了。 第二天一大早,早飯都沒吃, 我們就動身去了杭州。 在湄池上的火車, 那時期的綠皮記憶猶新, 唯獨慢了些。 感謝時代的進步,科技的發展, 如今時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鐵, 感覺都快要飛起來了。 在男子帶領下找到古蕩的那處工地時, 已到了午飯時刻。 在馬路邊的小攤上點了兩碗面條, 填飽肚子后, 我對男子說就近找家旅館住下吧。 他質疑地看著我問還要過夜嗎? 我說兄弟,大白天的你外甥能出來嗎? 他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。 找好旅館安頓好后我問男子出去不? 他搖搖頭,說還是躺在床上安心。 于是,我撇下他自個兒出去閑逛了。 出來后我沿著右邊的馬路一路溜達著, 遠遠地看到前面的人行道上, 有兩只狗子在吵架。 等我走近后,它們停止了吵鬧, 突然齊刷刷地對著我呲牙咧嘴起來, 還步步緊逼。 我本想撿塊石頭扔過去, 但想想還是算了, 強龍斗不過地頭蛇! 哥輸了。 于是,灰溜溜地回到了旅館里, 百無聊賴地度過了一整個下午。 長話短說。 晚上9點過后,我們再次趕到了工地。 向看管大爺表明了來意, 征得同意后,來到了事發地點。 那時工地寂靜無聲,漆黑一片, 除了大爺住的工棚里滲透出來一點昏暗的燈光。 我在地上點了兩根蠟燭,又上了香, 接著,把男子帶來的他外甥的一件上衣鋪開, 放置在地上。 然后,我念了咒。 念完后我對男子說現在可以喊他外甥了。 他問我怎么喊? 我告訴他就喊你外甥的名字,讓他可以跟你回家了。 男子準備喊時,我突然有所發現, 于是,阻止了他。 因為我發現靈魂有兩個, 但并不在同一地點。 我見過他外甥的遺像, 所以能肯定其中的一個便是, 而另一個眼下我雖不得而知, 但很大可能性同樣是此次事故中的死者。 為避免他的誤闖誤入, 我在一側撒了把墳土。 男子喊了兩遍后, 靈體向我們慢慢地靠近, 最后藏匿在鋪開的上衣中。 我把衣服折了起來,用一截紅繩扎緊, 放入了背包中。 事情已辦好,現在我們要回去也可以, 但放著另一只鬼不捉,任由他逍遙法外, 想想實在是愧對于這份行當。 萬一他害人呢? 我豈不成了千古罪人了。 于是,我就站立著遠遠地觀察他。 他一直在原地打轉, 就像是被人封閉在一處狹小的空間里, 四面都是墻,出不來。 依據靈魂形體與道行判斷, 我基本確定這是個新亡魂, 也就是此次事故中的死者之一了。 而要是這樣的話,我還真沒法超度他了。 將心比心,誰還沒有個家人親戚朋友的, 要是明天他也來個我身邊一樣的舅舅呢? 我豈不成了劊子手, 葬送了人家最后一絲念想了? 那樣的話,可毀了哥一世英名了! 我慢慢地向靈體走了過去,一點點地靠近。 我本以為他會突然消失不見, 但并沒有。 于是,我大著膽更加靠近了他, 在距靈體三米之遠的地方停了下來, 終于發現了端倪。 (未 完) |